透過多元化的學習形式,包括考察、參觀、交流學習活動等,加深香港青年對徽州文化文房四寶和中國文化藝術的認識。從六日五夜的行程中,青年能透過交流訪問,認識內地的民生狀況和社會制度;透過活動教學學習徽州獨有的新安畫派,配合考察紙、筆、墨、硯製造廠,以及黃山、西遞宏村等歷史古蹟,讓學生在親身體驗和實踐中探究中國文化和徽文化的特色,提升他們對中國文化藝術的興趣和個人情操的培養,增強國民身分認同感和自豪感。 同時,透過不同形式的交流,增加他們和內地人民的交流機會,從而加深對國家政策發展的認識和了解,啟發思考香港在國家發展中的角色和責任,以及與自身發展的關係;學會尊重不同的文化和生活方式,探索求同存異的民族精神。 詳情如下: 計劃名稱:香江之曦—「徽文化」交流體驗計劃 計劃日期:2018年8月14日至19日(六日五夜) 招募對象:15-25歲本港青少年 招募名額:30名 活動地點:合肥、黃山、西遞、宏村 活動特色: o
Official web : http://www.hkyaa.hk/en/aviation-exploration-day/aed-details Application deadline: 15 Jun, 2018 Online Registration (No.
你想把自己的意識連接到互聯網嗎?科幻電影《22世紀殺人網路》和《攻殻機動隊》所描繪的情節,一直是科學家關注的研究領域。這個新興的領域統稱為「腦機介面」 (Brain-computer interface, BCI),而現時科學家已可透過解讀人腦信號來控制電腦游標、甚至操控輪椅移動。究竟神經科學家和電子工程師能否在可見將來研發出讓意識連接到互聯網,以及把資訊直接傳送到大腦的技術呢? 是次講座將介紹「腦機介面」的基本運作原理,其技術發展的展望與限制,並探討在日常生活中應用這技術之可能性。此外,講者還會分享大眾文化對科學發展的影響,「腦機介面」技術所涉及的法例和道德考量,從而讓大眾對這個發展迅速的跨學科研究領域有更多的認識。 日期: 2018 年 7 月
為具備科學潛能的學生提供增益性及主題性的校外培訓,香港青年協會創新科學中心連續第四年舉辦以「基因工程」為探究主題的訓練計劃,重點培訓參加者對微生物學及分子生物學的知識與應用技術。參加者更會進行動手實驗及分析,體驗在一般課程較少涵蓋的學習經歷。 為期四日半的活動主要分為理論課程、動手實驗、小組討論及學者分享四部分,參加者將化身為基因工程訓練員,學習各項理論、觀察、分析、以及進行細菌培植及基因複製實驗。本中心亦邀請了香港城市大學化學系副教授林潤華博士,與參加者進行分享交流。 日期: Class A:2018 年 7 月 24 日(二)、7
計劃讓參加者體驗發明歷程,應用科技和創意改善生活環境,解決世界性問題。參加者將通過界定問題、擬定解決方案、製作發明品及推銷產品,裝備跨學科思維與能力。 培訓內容包括電路焊接、硬體編程以及3D打印等動手活動,製作智慧家居系統、小型機械人等作品。 日期: 2018 年 8 月 3 日(五)、8 月